尊龙新版官网网页版冯秀军:建设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关键要义 |
发布时间:2024-11-23 21:02:32 |
2019年3月18日,习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五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党和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思政课建设发生了全局性变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阶段新要求,必须抓住建设高水平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个关键,着力在增强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上下功夫。 [7]这些重要讲话,指明了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不可替代作用,明确了思政课教师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在实践中,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和风格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能够在课堂上打动学生、感动学生、感染学生。究其根本■◆,在于他们都心怀深厚的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胸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有责任才有动力■■★■◆,才有爱教乐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有那些受到学生热爱和社会尊重的教师,无不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8]是教育家精神的积极弘扬者和自觉践行者★★■。 系统观念中蕴含着矛盾思维,对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性认识还要抓住主要矛盾。在思政课建设的众多要素及其关系中,思政课教师是其他各影响要素汇聚的“终端■◆◆”★★★■◆,因而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和主要矛盾。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各项文件和政策★■■,要经由教师的转化才能最终发挥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思政课教材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成果,要经由教师的消化吸收向课堂传导和输出;各种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技术方法革新,要经由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和实施★■。一言以蔽之,一切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努力■★■◆,最终能否转化为教学的成效,离不开思政课教师在“最终转化■■★★★”环节上的关键作用。如果把思政课建设系统工程中所有要素的运作看作一个■★■■◆◆“外部过程”,把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影响的吸纳视作一个◆★■“内部过程★◆”◆★★★■,那么思政课教师既是聚合外部因素的◆■★■“终端★★”,也是连接“外部过程”与“内部过程”的桥梁★◆■★◆★。这一“终端”和■◆■■◆“桥梁◆★■★★◆”的质量,既影响甚至决定着外部因素★★■■★、外部过程的作用发挥◆■★,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内部过程”。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不仅可以使◆★◆■★★“外部过程”效益最大化,甚至可以弥补◆◆“外部过程■★◆◆◆◆”的某些不足。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即在于此■■。深刻理解这一点,就要牢牢把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避免思政课建设颠倒主次,停留于表面,在★★■■■“外围★◆”空转。 思政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修订、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前后学段衔接、领导管理体制、社会力量支持等,都是影响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些因素之间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对思政课建设发挥影响◆■★★★■。具体的思政课教学也不仅限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热点事件、网络大众传媒等★★◆■◆★,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的因素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与教学发生联系◆■★、产生影响。因此,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系统观念的指导◆◆■★★,必须注重从整体和全局认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缺乏观照全局的系统观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思政课建设就容易陷入片面一隅■★◆,很难取得实质性改进和整体性进展。 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甚至决定着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成效◆★■★◆★。面对新时代新阶段对思政课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是积极认同还是消极抵触;面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机遇新事物,是主动尝试还是安于现状;面对思政课教学中的困难和挑战★◆,是迎难而上还是躲避绕行;面对学生的思想困惑和成长需求■◆★■,是直面回应、创新回答还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些都是对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检验,也是影响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的关键因素。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同,就会在这些问题面前给出不同的答案,也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教学教改成效★■◆◆★◆。在现实中不难发现,思政课教师不同的主体性状态背后,是完全不同的工作状态和课堂样态。处于消极、被动和保守状态的教师,常是疲惫◆★★◆★■、厌倦★◆、抱怨、挑剔的样子,其课堂也多是暮气沉沉★★◆◆★■、万马齐喑★★。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容易成为习所批评的那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的教师★★★◆;而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多充满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总是保持着饱满、昂扬◆★◆、愉悦、高效的精神风貌■★,其课堂洋溢着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的氛围,思政课改革创新自然而然地发生,并取得真实的成效◆■◆■。 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认识、牢牢把握★■■★、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 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目标★◆■★■、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会影响个体对职业的忠诚度、成就感和事业心。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对思政课教学的职业认同感■★■◆■,是影响其是否真心热爱思政课★★、是否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能否从中获得成就感的心理基础和思想前提。习指出:“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思政课教师本身都不信,还怎么教学生”;“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线]之所以将信心作为办好思政课首先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所以反复强调思政课教师的信仰信念,是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是激发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深层动力,同时也是决定思政课教师能否教导好学生的前提。只有深刻认识并认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保有对自身身份的充足底气,思政课教师才能获得并不断增强职业认同感。对此,习明确要求,★◆■◆■★“必须旗帜鲜明讲清楚: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尊龙新版官网网页版★★★■,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4] 职业责任感是个体对从事职业所肩负职责和使命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如果说职业荣誉感更多源自外在激励◆★◆◆■◆,职业责任感则更多源自个体对职业的责任自觉和使命自觉。办好思政课,攸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此外★■,同样作为智力活动★■★,思政课教学与以讲授客观知识为主的专业课教学也不尽相同。思政课教学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信念信仰为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信念信仰在人的头脑和心灵能否扎根◆■★,既要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上,也离不开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比较而言,客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对个体的主观情感依赖相对较少;而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离开个体的主体性参与和情感性体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就无法完成。特别是一种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信仰的确立■◆■★,更是需要强烈的情感投入和强大的精神意志参与。因此,思政课不是单向度的知识搬运和灌输,而是双向的师生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动。师生间主观思想认识的交流和个体情感体验的共享,是思政课教学活动得以实施和完成必不可少的纽带。特别需要明确的是,思政课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占有主导地位,负有以自身■■◆◆★■“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和唤醒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要责任★◆,这也因此对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综合性、变化性◆◆★★◆、复杂性特征明显。同时◆◆★★,思政课教学还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1]思政课教学的这些特点★■,意味着它不能靠简单机械的保守方式来完成,而是需要思政课教师以高度的自觉主动■★★、付出极大的努力来攻克其中的困难和挑战■◆■★◆。因此,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离不开思政课教师的主体性参与,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 职业荣誉感是个体因在职业活动中付出努力、作出贡献受到社会肯定和褒奖而产生的为之骄傲、自豪的道德情感。职业荣誉感是对职业认同感的强化和升华,也是激励个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待职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我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人们对教师的尊敬和褒扬。习也曾指出■◆★,■◆◆◆“★◆◆‘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5]“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6]这些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教师职业的高度重视和尊重,也是激发广大教师职业荣誉感■■,增强立德树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动力。 面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师为何会展现出不同的教学态度和精神状态?如何激发激活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其热爱教学、研究教学、创新教学的内生动力◆◆◆◆?如何成就“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的思政课好老师?应该说◆★,在众多影响因素之中,是否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是思政课教师以不同态度和状态对待教学的深层次原因。 三、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站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线,应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自觉树立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以高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另一方面,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各部门也要提高对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肩负的关键作用的深刻认识,主动在组织领导★★■、制度保障、机制创新、物质条件等方面积极支持思政课建设,努力创造重视思政课教学、尊重思政课教师、支持思政课改革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提高思政课教师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让思政课教师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习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23-09-10(001)★■★. 作为一项以智力活动为主◆■■、面向人的思想和心灵的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全程在场、全时在线。体力劳动或许可以在被动条件下完成,开展智力活动却不能离开个体的主体性参与。个体的主体性集中体现为开展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旦个体的主体性“离线■★■★★”★★★■◆,陷入消极、被动、僵化之中,智力活动就会自动终止★★■★。因此,注重激发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开展好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保障★■◆■◆。
|
上一篇:面向大学生、提供百万年薪!京东《开播吧青春采销》启动招募
下一篇:中国AI大模型测评报告:公众及传媒行业大模型使用与满足研究 |